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立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有学者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他三十余年不上朝,搜罗天下财富。三饷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饷”)使得农民倾家荡产。八股取士几何原本4、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根源),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摆脱束缚。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李贽温陵居士(1527-1602)明后期朱熹(一)李贽的思想主张顾炎武—亭林先生1、王夫之:建立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2、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3、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爱国思想家李贽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无不备矣。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评价材料四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材料五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他们提出了很多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大胆的见解。……但是,从整体上看,无论这些思想家批判的言辞多么激烈,他们都没有对已经十分成熟的儒家文化做出结构性的突破。——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材料六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提高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山、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批判背景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学生容易误选C项。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民众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用排除法即可,正确率较高。3、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A.封建王朝的更替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机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4、“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5、关于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不正确的()A.有利于思想解放B.工农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6、下面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摘录的几段: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读通鉴论》《宋书》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请回答:上述资料各是叙述哪一位思想家的?并说说你的看法。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