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敦和社区庙宇古迹之美探索活动(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主题敦和社区庙宇古迹之美探索活动(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主题敦和社区庙宇古迹之美探索活动(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题敦和社区庙宇古迹之美探索活动(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主題:敦和社區廟宇古蹟之美探索活動壹、活動說明:ㄧ、自然生態:敦和社區的植物生態樣貌豐富多元,不僅有農田、菜圃、植栽園藝、經濟作物、行道樹等。植栽園藝菜圃-白菜經濟作物-菸葉二、人文與歷史:草屯鎮位於南投縣西北部,東經120.41度、北緯24.01度,西街彰化縣芬園鄉、南臨南投市和中寮鄉、東為國姓鄉、北隔烏溪和台中縣霧峰鄉毗鄰,總面積約為104.0327平方公里;草屯鎮整體地形東西較長、南北偏窄,且沒有較大起伏的山地地形,其地理位置是南投縣的交通要道和門戶,且農作物產物豐富、地理環境優美是台灣著名的旅遊勝地。草屯鎮的歷史發展可源自清朝以前,是洪雅平埔族(Hoamya)、阿里坤支族(Arikun)和北投社(Tausabata)的活動範圍,而漢人的拓墾從清代以後以洪、李、林、簡四大姓為主要聚落;草屯鎮舊稱『草鞋墩』,《草屯鎮志》所描述:『草屯街區,位於盆地東緣山麓,為出入內山之中,其餘暉拓墾者、挑夫、商旅之出入門戶地點,夙為換棄新舊草鞋之地,日積月累,草鞋成墩,故得稱。』在雍正3年(西元1725年)政府開始核准民間向原住民租地,因此和人逐漸移居至此形成聚落,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實施屯墾撫番制度吸引更多和人前來開墾,光緒元年(西元1875)埔裏社建廳並設立中路撫民理番同知,到了光緒10年(1884)已形成草鞋墩街;1895日據時代當地的中心由北投堡移至草鞋墩庄、草屯街,隔年屬台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的草鞋墩改屬台中縣,1901年廢縣、辨務署,草屯隸屬於南投廳草鞋墩支廳北投堡,管轄區包括草鞋墩區、新庄區和土城區,西元1920年登瀛書院朝陽宮敦和宮將草鞋墩改為草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改為草屯1.敦和宮介紹趙天君財神爺玄壇元帥是李姓祖先奉請大陸西山渡台,來草屯敦和奠基,至今已三百四十六年〈永曆十五年春,西元一六六一年〉,而本宮財神爺是在宋高宗建炎年間〈西元一一二七年〉已供奉於南京考試院裡,至今也有八百七十七年之久,依據歷史的考據,本宮的財神爺歷史久遠,更是昔日草鞋墩、頂庄、下庄最早的庄頭廟,為如今草屯地方的守護神,安土祐民、威靈顯赫,信眾遍及全國,遠至東南亞、韓國、日本等。草屯敦和宮香火鼎盛,全國盛名,其中以銅製162尺趙天君財神爺像安奉於敦和宮七樓頂,經歷921強烈地震,安然無恙,威武的聳立保佑鄉民,由此可知財神爺靈威,另本宮開放香客向財神爺擲筊求取「發財金」,以祈求事業發展。每年農曆3月15日趙天君財神爺生日聖典擴大舉行慶祝活動,則請香客吃「黃金發財糕」,盛況空前,以上為本宮最具特色與規模之項目。2.朝陽宮介紹北投原係番社,平埔族所居。西元一六七O年明永曆廿四年中秋,國姓延平郡王,親統三千眾入山討番,後囑部隊引進同鄉入山開發。前清康熙間,福建漳民入墾。雍正三年朝議開放平埔曠野鹿場番地耕種,於是洪、林、李、簡、蕭、莊等諸姓陸續入山,北投周緣形成部落北投乃成為商賈中心。乾隆廿四年成為入山之主鎮。嘉慶元年胡知縣履新,民風改革,於是發起創立朝陽宮,祀奉天上聖母,廟座西向東,工程至十一年落成。道光廿七年五月,閩浙總督劉韻珂文武官,入山觀察途經北投,入廟參拜並諭示建後殿祀奉觀音媽。咸豐末年戴萬生反,廟遭兵燹。日據大正元年,幸逢石橋南投廳長及山下草鞋墩支廳長,觀此廟貌未修,心甚不忍,在廟中道及宜亟重修,故而地方有力人士隨即相商連名稟請,幸蒙督府於大正二年八月二十日許可,立即修築,大正三年(民國三年)三月即造完成。民國五十六年文化復興提倡聲中,地方人士有鑑於本宮歷史悠久,神威顯赫,廟宇建築藝術為先代遺產,不可頹慶,乃組織重修委員會,籌募基金、復興斯廟,民國六十年元九月完成前殿,六十三年十月完成後殿建築,六十九年三月亦由信眾賴天送捐建大牌坊於東門前,始現今日峨廟宇,亦因聖母威力廣被,北投區經濟甚為發展,四民欣欣向榮。3.登瀛書院介紹登瀛書院創建於清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又名文昌祠,座落草屯鎮新庄里(舊為北投堡新庄),主祀文昌帝君孔夫子,朱夫子,魁斗星君,民國74年經內政部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地址位於草屯鎮新庄里史館路文昌巷30號登瀛書院位於一遼闊的稻田中,四周有圍牆環繞,為單進兩翼單進兩翼齋舍的三合院傳統的建築,外觀宏大深廣,正前方有燕尾翹脊的照牆一座,中央為三開門的正殿,並有兩齋舍(護龍)、肄業房、山長房、藏書庫,正殿屋頂剪粘極為簡潔,殿內裝飾如木彫、彩繪以典雅為主,(如圖片)以保持書院特有的肅穆風格。在正門上懸有『登瀛書院』神龕上方懸掛有『文運重興』、『學教敦倫』等匾額。而『登瀛書院』及『學教敦倫』二匾係創建時所懸,『文運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