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和诊段标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编者按:本专题讲座,由我刊副总编辑聂青和博士组稿并承担多讲的撰稿,共14讲,约6万8千字。第一讲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周永兴);第二讲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特点及研究现状(郎振为);第三讲内毒素血症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地位(聂青和);第四讲重型肝炎实验室检测的临床意义(罗新栋,聂青和);第五讲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治进展(聂青和,毛青);第六讲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展(申德林,王全楚,焦栓林);第七讲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诊治进展(焦成松,聂青和);第八讲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王全楚,聂青和);第九讲重型肝炎的综合支持治疗(宋喜秀);第十讲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新进展(江河清);第十一讲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及评价(张绪清,聂青和);第十二讲重型肝炎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诊断与治疗(张绪清,聂青和);第十三讲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支持治疗(王英杰);第十四讲重型肝炎的外科治疗———肝移植(管文贤)。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周永兴作者单位:710038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乙、丙、丁、戊五型典型病毒性肝炎广泛存在,仅就病毒性乙型肝炎来说,其HBsAg携带率达10%,现症患者约3000多万,其中60%以上为慢性乙型肝炎。这些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常有恶化或发展成晚期肝病的可能。据统计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成重型肝炎占重型肝炎的81%,甲型肝炎病毒仅占1~6%,丙型肝炎病毒致重型肝炎不同地区报道参差不一,约13%~44%;戊型肝炎病毒仅在感染妊娠妇女时易发生重型肝炎,可达20%;而两种或以上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时也是造成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约50%以上[1~3]。由此看来在我国由肝炎病毒引起重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复杂,这就给临床工作中的诊断和分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978年以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是两期六型,两期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中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重型,重型显得不突出。而此后随着乙型肝炎的传播及发生发展,其它肝炎病毒或非嗜肝病毒的检出,使临床上重型肝炎发生率升高,临床医生们感到重型肝炎的重要性,要求对其诊断和治疗从学术上制订指导原则。至1983年即将重型肝炎独立成一个型。又经几次变更终成2000年西安会议版本。2000年全国肝炎专家组在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草案提交西安全国第十届病毒性肝炎会议大会充分讨论,最后修订了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该方案将我国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五个临床类型[4]。其中重型肝炎又分为三个临床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一、重型肝炎的具体诊断标准(一)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二)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或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三)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1)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3)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支持慢性肝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和其它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3期:(1)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40%~3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2)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