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新特点--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docx
上传人:13****1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KB 金币:2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新特点--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docx

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新特点--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新特点--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之后,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组成了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修委员会,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对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全面修订。2024年秋季开学后,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将在初中的起始年级使用。与原教材相比,新修教材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对新教材的新特点做一概要介绍,期望能对一线教师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有所助益。一、突显唯物史观有关社会形态的表述新课标强调,“历史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原教材在对历史的论述中,大致是按照唯物史观有关社会形态的学说展现历史的具体发展进程,但未能明确指出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此次初中历史教材的修订,在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表现历史进程方面有突出的改进,在教材单元的主题及单元下设的课题中,明确划分出社会形态。例如,原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标题为“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修订后的第一单元标题改为“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的标题将原教材的“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修改为“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三单元的标题将原教材的“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修改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样的修订,使教材按照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划分,展示出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除了在教材单元和课的标题上显现出社会形态,在正文叙述中也是进一步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例如,教材在对原始社会的介绍中,写到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在涉及社会形态转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介绍,如七年级上册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新增了“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目,介绍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经过这样的修订,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是按照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的划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了解唯物史观有关社会形态学说的基本概念,进而形成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二、在教材体例结构上加强了历史时序新课标在论及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课程理念时指出:“中外历史采用'点一线’结合的方式呈现。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以'点’连“线’、以'线穿'点’,使课程内容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叙述,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时候避免时序的混乱,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对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提出了明确的体例要求,尤其是要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来叙述历史。在这方面,原教材基本上也是以通史的体例为基础的,但尚存在一些需改进的地方。此次新修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历史时序,使得教材各册的体例结构更为完整。例如,原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4、6、7课是按时序的先后介绍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历史,但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则是专题式,使得前后体例不一致。此次修订,新设了一课,即“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讲述这-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以及《诗经》和“楚辞等成就,并将原教材第5课的内容移至此课中这样的调整,一方面解决了通史与专题交叉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后面各单元均设科技与文化一课的休例相一致,使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内容更加完整,更有系统性。又如,原教材第四单元叙述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但有关北朝的历史只是讲到北魏,在时序发展和政权更迭上有所缺漏,新修教材为处理好这一问题,在第19课中增加了“北朝政权更替”一目,概述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后被北齐所代,西魏后被北周所代;后来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这样的增补,就使原教材叙述中南北朝与隋朝之间的断线得以连接,形成完整的时序表述。上述所列的这些修改,可以说不是教材文字叙述上的小修小改,也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增减问题,而是在教材体例结构上的重要调整。这使得新修教材的体例更为完整和一致,因此是必要的、合理的改动。三、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上增加了必要的内容新修教材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知识体系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这些增加的内容,有的是新设单元,有的是新增的课和子目,还有不少是在课文叙述中增加了相关的史事。之所以新增内容,是经过研判的,如有些是在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中列出的,教材编写就要落实;有些是在教材中要落实的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