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苏教版光影似箭,光阴似箭。期末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同学们必然想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吧!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预备了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希望大家多练习。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苏教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四川省在中国地图的西南边,地图上通常按照上()、下()、左()、右()绘制的。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分,每份是这个圆的,4份是这个圆的。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量单位。(1)一个西瓜重4000()(2)一辆卡车载重5()(3)一只鸡重3()(4)一个乒乓球重4()4、在○里填上、或=。52千克○5200克8024○80832时○2日5000克○1吨5、用一根22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7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宽是()厘米。6.6、6吨=()千克8000克=()克5年=()月3日=()时7、正方形的周长为16厘米,它的边长为()厘米。8、学校在小明家的东南方,小明放学回家该当往()方走。9、李师傅1小时加工88个零件,他3小时大约能做()个零件。10、如果每天坚持记2个英语单词,今年2月你能记()个英语单词。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5分)11、一年有六个大月,六个小月。()12、今天是8月1日,昨天是7月31日。()13、12月31日早晨24:00也就是第二年1月1日早上0时。()14、面向北方,那么左手方是西方。()15、图中暗影部分占这个三角形的()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6、一个三位数乘9,积()A、必然是四位数;B、必然是三位数;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17、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4份是这个月饼的()A、B、C、18、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A、8991B、990C、100919、小明10岁了,只过了两次生日,小明的生日是()A、2月28日;B、2月29日;C、1月1日20、两根一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围成正方形的周长比拟。()A、长方形的周长大B、正方形的周长大C、一样大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四、计算(40分)21、直接写出下方各题的得数(10分)4007=567=900=-=128+50=+=624=320-80=806=452-2=22、用坚式计算(15分)25085097323672491780623、计算下方图形的周长(6分)24、列式计算(9分)(1)(1)(2)被除数是52,除数是3。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3)一个数比150的3倍少42,求这个数。五、小导游:(5分)北25、小东从运动场到艺术楼,可以这样走:先向()走到花坛,再向()走到教学楼;最初向()走到艺术楼。26、小丽从艺术楼到运动场,应先向()走到花坛,再向()走到运动场。六、解决成绩(20分:2+2+3+3+3+3+4)27、我们年级有95人,每桌坐8人,最少需求多少张桌子?28、一辆汽车从新华村开往县城,每时行45km,开出2时后离县城还有6km。新华村到县城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9、王伯伯家养了400只鸡。(1)卖出312只,每只7元,一共卖了多少钱?(2)剩下的每6只装在一个笼子里,需求多少个笼子?30、买1张桌子和8把椅子一共需求多少钱?售价256元/张售价45元/把31、海洋公园的门票是成人每张45元,儿童每张35元,王阿姨带四个小朋友到海洋公园去,她带了200元钱够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描述“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必然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具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先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甚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由。要解决这个成绩,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摆布的工夫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