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培训课件.ppt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影响凝血功能药内源性凝血系统一、血液凝固与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因子和同义名因子同义名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Ⅱ凝血酶原(prothrombin)Ⅲ组织凝血激酶(tissuethromboplastin)ⅣCa2+Ⅴ前加速素(proaccelerin)Ⅶ前转变素(proconvertin)Ⅷ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factor,AHF)ⅩStruart-ProwerfactorⅪ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lasmathromboplastinantecedent,PTA)Ⅻ接触因子(hagemanfactor)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factor)维生素K(vitaminK)【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γ-羧化酶的辅酶,主要作用是参与肝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抗凝血蛋白C和抗凝血蛋白S等的活化过程,促进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分子氨基末端第10个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具有活性,与Ca2+结合,再与带有大量负电荷的血小板磷脂结合,使血液凝固正常进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早产儿新生儿出血等患者及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而引起的出血者,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继发的维生素K缺乏症。肝素【体内过程】肝素是带大量阴电荷的大分子,不易通过生物膜,口服不被吸收,常静脉注射给药。肝素抗凝活性t1/2因给药剂量而异,静脉注射100U/kg、400U/kg、800U/kg,抗凝活性t1/2分别为1h、2.5h和5h。肺气肿、肺栓塞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t1/2明显延长。【药理作用】在体内、体外肝素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可灭活多种凝血因子。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肝素分子与AT-Ⅲ结合后,使AT-Ⅲ构型改变,活性部位充分暴露,并迅速(加速1000倍)与因子Ⅱa、Ⅹa、Ⅸa、Ⅺa、Ka、纤溶酶等结合,并抑制这些因子。【药理作用】抗凝作用外,肝素还具有:①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水解血中乳糜微粒和VLDL发挥调血脂作用②抑制炎症介质活性和炎症细胞活动,呈现抗炎作用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血管内膜增生等作用④抑制血小板聚集,这可能是继发于抑制凝血酶的结果(凝血酶促进血小板聚集)肝素【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4.体外抗凝。【不良反应】1.出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2.血小板减少症。3.其他偶有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结膜炎和发热等。【禁忌证】对肝素过敏、有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症、紫癜、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颅内出血、活动性肺结核、孕妇、先兆流产、产后、内脏肿瘤、外伤及术后等用。【药物相互作用】肝素为酸性药物,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右旋糖酐、双密达莫等合用,可增加出血危险;与糖皮质激素类、依他尼酸合用,可致胃肠道出血;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合用能导致低血糖;静脉同时给予肝素和硝酸甘油,可降低肝素活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高血钾。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LMWH分子链较短,不能与AT-Ⅲ和凝血酶同时结合形成复合物,因此选择性对Ⅹa发挥作用,降低出血风险;对血小板影响较少;作用时间长。皮下注射每日1次即可。香豆素类香豆素类(coumarins)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吸收后参与体内代谢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常用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体内过程】华法林口服吸收快、完全,生物利用度几乎为100%,吸收后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表观分布容积小。tpeak2~8h,但药效的tpeak比达峰时间长。可通过胎盘屏障。在肝中代谢,代谢物由肾排出,t1/2约40h。作用维持2~5天。双香豆素口服吸收慢、不规则,吸收后几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同服游离药物升高。【药理作用及机制】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维生素K在肝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前体、抗凝血蛋白C和抗凝血蛋白S的γ-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