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性疾病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出凝血性疾病概述PPT课件.ppt

出凝血性疾病概述PPT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出凝血性疾病概述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自血管外流或渗出,机体将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使出血停止。血液正常流通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平衡和调节。正常止血机制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中主要作用:①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性修复受损血管。②形成血栓素A2(TXA2)等强烈收缩血管,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介质。③释放血小板膜磷脂(PF3),直接参与凝血反应。④活化的血小板在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存在条件下,直接激活FXII和FXI,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不可逆的第二相聚集,完成一期止血的过程。血小板在止血机制作用:聚集、释放血管收缩介质、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血小板在止血中的作用凝血因素凝血机制凝血因子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编号同义名因子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因子II凝血酶原(prothrombin)因子III组织凝血激酶(tissuethromboplastin)因子IVCa2+因子V前加速素(proaccelerin)因子VII前转变素(proconvertin)因子VIII抗血友病因子(antithemophilicfactor,AHF)因子IX血浆凝血激酶(PTC)因子XStuart-Prower因子因子XI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TA)因子XII接触因子(contactfactor)因子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factor)关于凝血因子凝血过程3、凝血共同途径:激活的FⅩa与钙离子、FⅤa、PF3组成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它将凝血酶原(FⅡ)激活为凝血酶(FⅡa)。FⅡa的功能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激活血小板等。通过上述过程,最终形成牢固的血栓,达到止血目的。2.凝血过程theprocessofbloodcoagulationTF+VII凝血过程的特点两种凝血途径的比较止血过程FXII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2、蛋白C系统:由蛋白C(PC)、蛋白S(PS)及血栓调节蛋白(TM)等组成。蛋白C、蛋白S为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在肝细胞合成。TM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凝血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TM以1:1形成复合物,裂解PC,形成活化的PC(APC),APC以PS为辅助因子,通过灭活FⅤ及FⅤIII而发挥抗凝作用。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由内皮细胞和肝合成,具有抑制TF-FⅦa复合物和FⅩa的作用。4、肝素:为硫酸粘多糖类物质,主要由肺或肠粘膜肥大细胞合成。抗凝作用主要为抗FXa及凝血酶。其抗凝机制与抗凝血酶(AT)密切相关。肝素与AT结合,致AT构型变化,活性中心暴露,与Xa或凝血酶以1:1形成复合物,使FXa及凝血酶(具有丝氨酸)灭活。低分子肝素抗FXa作用强于肝素钠。纤溶系统组成:纤溶酶原及其激活剂、纤溶酶激活剂抑制物等组成。1、纤溶酶原(PLG):主要在脾、嗜酸性粒细胞及肾等部位生成。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3、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4、纤溶酶相关抑制物:α2-纤溶酶抑制剂等。纤溶酶,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降解为小分子多肽A、B、C及一系列碎片,称之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内源性途径:与内源性凝血过程密切相关。当FⅫ被激活,前激肽释放酶经FⅫa作用转换为激肽释放酶,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启动纤溶过程。2、外源性途径:血管内皮及组织受损时,t-PA及u-PA释放入血流,裂解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启动纤溶过程。FXIIa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管壁异常(血管性紫癜)二、血小板异常(一)血小板量异常1、血小板数量减少:(1)血小板生成减少:如AA、AL放化疗后骨髓受抑制。(2)血小板破坏: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4)血小板分部异常:脾亢。2、血小板数量增多:(1)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2)继发性:如脾切除后。(二)血小板功能缺陷1.遗传性或先天性:往往只有血小板的某一功能缺陷。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Ⅰ,引起血小板粘附功能障碍。血小板无力症,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贮存池病,致密颗粒缺乏,引起血小板释放功能障碍。2.获得性:往往是血小板多种功能障碍,见于尿毒症、骨髓增生综合征、异常球蛋白血症,肝病及药物影响等。血小板数量及质量异常凝血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引起的出血举例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