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生活方式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8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糖尿病和生活方式培训课件.ppt

糖尿病和生活方式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糖尿病和生活方式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所致的血糖升高,以及尿中有糖的病症。如不能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就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甚而出现酮症酸中毒或多种合并症的发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所致,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呈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糖尿病可进一步引发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造成体内许多系统受损,特别是对血管和神经。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中,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为什么会患糖尿病呢?糖尿病也能“气”出来?您别不信,科学研究最新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元凶”。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张主任介绍说,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同样道理,紧张、焦虑、发怒、恐惧、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会使糖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易患病人群(1)肥胖(体重≥标准体重的20%)。(2)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一级亲属(如爸爸、妈妈等)。(3)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儿分娩史(胎儿≥4公斤)。(4)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5)高密度脂蛋白(HDL)≤0.9毫摩尔每升(≤35毫克每分升)。(6)甘油三酯(TG)≥毫摩尔每升2.8(≥250毫克每分升)。(7)曾有空腹血糖受损或葡萄糖耐量异常者。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我们还得要注意预防糖尿病。比如说年龄偏大的,四十岁以上的。这种人要小心得糖尿病。得糖尿病机会多,胖人容易得糖尿病。家里有糖尿病的,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得糖尿病的,就是说有家族史的人也是高发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早期诊断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包括: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②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③可的松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测定。测定标准:①空腹时正常值为5~15mU/L,胰岛素依赖型则低于正常的下限或测不出,非胰岛素依赖型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人。②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依赖型无高峰出现,呈低平曲线;非胰岛素依赖型高峰较正常为低,或高峰延迟。C肽测定。①空腹血中正常值为1.0±0.23μg/L,胰岛素依赖型减少或测不出,非胰岛素依赖型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②C肽释放试验同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糖尿病人该吃什么?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糖尿病人饮食的要点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糖尿病教育:许多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多种形式的DM健康教育体系已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主要表现在:1、系统性的社会教育网的建立,政府参与对DM教育的组织和调控;2、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强化教育、普及教育、住院教育、护理教育、社区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等。因为人们越来越知道良好的DM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血糖控制和调节能力,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住院率,减少药物用量,从而直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人数众多的DM患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量患者对长期高血糖所造成的危害性知之甚少、部分非专科医务人员的教育误导以及缺乏完整的DM教育体系和专职DM教育人员都使我国的DM健康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探索符合国情的DM教育模型和体系是我们目前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预防糖尿病?第三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最后一条是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