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地理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二年级地理教材分析.ppt

高中二年级地理教材分析.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玉米大豆油橄榄咖啡可可烟草桑蚕一、文化源地文化现象源地文化系统源地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分布一、文化源地文化源地类型古人类化石发现地世界栽培植物发源地1848年欧洲革命中心3500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春秋战国时→竹简和木牍(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西汉→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制成植物纤维纸(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它的源地位于东汉都城洛阳一带。古人类化石发现地世界栽培植物发源地1848年欧洲革命中心“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距今已有4500多年。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文化现象源地文化系统源地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如位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位于北方地区的龙山文化,位于黄河上游地区的齐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二、文化区政治文化区语言文化区经济文化区二、文化区狭义:仅指某种文化系统覆盖的范围中国传统文化区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区是历史上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如今各个传统文化区之间的文化特征差别在逐渐减少,例如各区经济形式上的差别并不大,即都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只是产业结构、发展程度方面有差别,而农耕、渔业、牧业等传统农业经济的空间格局基本上还没有变。由于精神文化要素变化的速度相对较缓慢,因此传统文化区的许多文化特征也有很多保留至今。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区三级划分的图示是()关东文化副区的主体位于我国东北,因其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为关东文化副区。此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文化占主导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经济类型是渔猎。明清时期,此区与关内汉族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东北的“二人转”。燕赵文化副区是以今河北省为核心,北以燕山为界,西止太行山,东临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此区民族以汉为主,传统经济类型以农耕为主。这里的民风民俗粗犷豪放,尚武之风普遍,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豪侠之士。燕赵地区的艺术形式多样,代表性的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吴桥杂技等。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依托于黄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万里长城,南限秦岭太白山。此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留给这里大量的物质文化景观,今陕西省被称为“地下文物博物馆”,山西省被称作“地上文物博物馆”。这里的民风热情、朴实,艺术风格高亢激越。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齐鲁文化副区以今山东省为核心,由于春秋时这里为齐国和鲁国所在地,故又称齐鲁大地。此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从这里扩散到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被世人视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在尊孔崇儒的上层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讲礼数、重义气的齐鲁之地民风特点。山东大鼓、山东梆子、山东快书等是本区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淮河流域文化副区顾名思义位于淮河流域,即今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这里是自然地理的过渡带,因此本区文化也带有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过渡特点。表现之一,这里的传统经济虽以农耕为主,但是在耕作形式上具有从旱作向稻作过渡的特点;表现之二,这里的语言也具有汉语北方方言向吴语过渡的特征。本区为人熟知的艺术形式有凤阳花鼓、淮海戏、柳琴戏等。岭南文化副区顾名思义位于南岭以南。本区背山面海,历史上长期位于华夏文化核心地区的边缘,近代以来本区又处于中外文化交汇的地带,因而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本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起步较前面述及的文化副区晚,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本区艺术形式中的粤剧、广东音乐和岭南画派最有地区特色。鄱阳文化副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阳湖一带,以今江西省为主。本区一面对水(长江),三面环山。传统经济以农耕为主。本区多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但许多风景秀丽之山被儒家、道家和佛教选为圣地,例如庐山和龙虎山。本区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有弋阳腔,它是中国四大声腔(余者为江苏昆山腔、浙江余姚腔和海盐腔)之一,其特点是激越奔放。吴越文化副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和杭州湾沿岸,北临长江天堑,西望鄱阳平原,南界雁荡山脉,东濒茫茫大海。本区河流密布,湖泊众多,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传统农耕发达。本区富庶的经济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苏州园林、西湖美景、云锦、宋锦、苏州刺绣、文房四宝等都与富裕的经济有直接关系。昆剧、越剧是本区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台湾海峡两岸文化副区基本上与今天的福建和台湾两省范围符合。台湾与福建文化同脉共祖,至今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依然紧紧地联系着海峡两岸的人们,例如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