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PPT文档.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4.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优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PPT文档.ppt

【优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PPT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高职教育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半懂不懂需要论证才能得以理解。你认为我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学校办学需求规律——当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注意倾听;你能再详细解释吗?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经营行动有直接关系;(4)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问题:专业技能与基本技能哪个更重要些?哪个(些)是最理想的方法?2、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什么是优秀的小组教学?(6)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和解答。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7)参加每个学期组织的培训和活动;学习是情境性活动,没有一种活动不是情境的。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年中国仅有24%的劳动力曾至少上过高中,相比之下,经合组织的该比例为74%。几个教与学理论的重要观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二、教育教学改革的阻力在哪里?关键还是教育观(理念)的问题。对待改革:拒绝,有的是有意识的拒绝,有的是无意识的拒绝。为什么?然而,这种扩张正值许多现有职校难以践行承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建(校),但若无好的师资、课程和评估奖励体系,那就是浪费钱”,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主任罗斯高如是说。中国如今确实需要提高技能水平。中国的工厂越来越难找到能增加产能或制造更复杂产品的技术工人。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年中国仅有24%的劳动力曾至少上过高中,相比之下,经合组织的该比例为74%。随着劳动力减少,中国政府需要想办法从每一名工人那里提高生产率。对工人培训也有助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并缩小威胁社会稳定的收入差距。课程改革为什么这么难?根源何在?讲授式所带来的“满堂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市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学比较例证:汉代王曾有言道:“学于孔子,不能极问。”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ning)者。”——《论语﹒先进》例证:欧(欧提德谟斯):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苏(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欧:“是恶行”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欧:“是善行。”苏:“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欧:“这是善行。”——摘自《柏拉图对话录》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和“按时复习”等理念也一直是中国绝大部分优秀教育者遵循的基本原则。问题是,这种“因材施教”、“按时复习”的实施途径与方略是什么?仅仅靠传统讲授式能行吗?教学理念是好的,那么教学方法如何呢?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辩证法”,其形式主要是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一问一答,不断揭露对方矛盾,从而求得正确的理论或答案。它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对任何问题都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只重复权威和前人说过的话。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以及对于西方教育和学术传统的形成都起到过重要作用。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模式的比较三、关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思考观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合理性,然而,这不能成为用于教学的统一的模式,也不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亦步亦趋效仿的“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技能培养不能走入唯专业技能的误区。职业教育改革的阻力还来自于哪里?然后,学生们在课堂上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头脑风暴,想象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有方法都罗列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纷纷将自己想象的方法加起来。重要的具体行动成果。(5)每周填写和上交活动委员会要求的各种活动记录;支持与鼓励;——澄清事实4、观察、评价小组合作有成效的4个因素:“学教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基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突出学习的主动要素。这种说法不客观,他们认为孔子当老师,是圣人亲自传授一定有过人之处,所以成就他们与众不同。观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合理性,然而,这不能成为用于教学的统一的模式,也不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亦步亦趋效仿的“四海而皆准”的准则。(4)帮助辅导对象确认学校所能够提供的学业促进服务;英国路透社10月14日报道,原题:中国的最新建设狂欢:教育工厂30年前,中国的城市开始把周边农田变为工业园区以吸引外国。(5)引导学生的使其扣紧主题主旨不偏题。如今中国职教的关键并非规模,而是办学方式。学校办学需求规律观点:要重视求学者的个体目标。我们过去仅仅关注到外在施加给求学者的“公共性”的学习目标,忽略了求学者的“个体性”的学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