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痛风病患者的用药指导.pdf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例痛风病患者的用药指导.pdf

一例痛风病患者的用药指导.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作品名称一例痛风病患者的用药指导一、设计背景痛风是因嘌呤代谢错乱导致尿酸过多或尿酸排泄变少,在体内积累沉淀而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痛风病属于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痹症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愈来愈优良,医药领域稳步上升,许多医家学者对痛风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逐渐趋于完善。痛风病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且病症复杂多变的关节炎类的疾病,目前我国的痛风病的患者大约占1.14%~2.84%,患病率较往年明显增多。这种疾病能够影响大部分年龄阶段,范围较广,在中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且多存在于体态丰腴肥胖的男性老人生活之中。由于此病病程长,疼痛激烈,重复发作,并发症多,不单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极大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因此,为使患者能合理用药,设计用药指导方案。该方案针对痛风病例,制定个性化用药指导方案,为今后痛风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价值。二、设计依据辩证分型:1、湿热蕴结证:关节红热肿痛,起病快,常伴有发热、恶风、躁动、尿红黄、舌红、苔黄、脉弦滑脱。2、脾虚湿阻证:头昏头痛,腹痛胀闷、腰脊酸软,舌质胖,苔白厚腻,脉细。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部分关节不发热,有痛风石,疼痛感固定,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脉弦。4、痰瘀痹阻证:不断出现,轻重交替,痛有定处且伴有刺痛感,皮色暗紫色,脉沉涩。5、肝肾阴郁证:病久,部分关节变形,晚间症重早晨减轻,皮肤麻木不仁,腿筋拘急,舌红少青苔,脉细。临床表现: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1、急性期:痰湿瘀浊侵犯经脉,痹痛阻滞经络,手足发热,临床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间歇期、慢性期:病程久而症状弱,易构成邪入脏器而导致痛风石沉积,伤及肾引发的痛风性肾病。三、设计方案(一)接待患者在对痛风患者进行有效的用药建议和指导之前,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避免说医学名词,要用通俗的话语向患者解释清楚,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多听病人的阐述,详细知晓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向患者进行询问基本信息情况:您今年多大年纪了?您的体重和身高是多少?您的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您的病程持续多长时间了?了解影响患者的之前的用药史,是否为过敏体质者,比如:您以前服用过什么药?您对什么药过敏?有没有其他一些特殊疾病史?比如:心脏病?糖尿病?询问患者和病情的相关信息(生活习惯,生活饮食,作息规律)。(二)患者病例分析患者徐某,82岁,主诉关节疼痛、肿胀麻痹,关节屈伸不利,关节表层皮肤红紫、光亮,局部关节有冷感,皮肤麻木,常夜间起病,可见痛风石沉积;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紧。(三)用药方案根据患者叙述,医生参照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证型分析、临床表现及后续多项目检查的结果,该患者均符合痛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医生判定患者为痛风病类的寒湿痹阻证,临床表现为间歇期,且伴有痛风石沉积,患者可应用主药方,中成药等药物配合针灸治疗,多药结合共同治疗。为了让患者病情尽快好转康复,所以对痛风患者作出以下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生活饮食教育。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根据中国药典的要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配伍出有效治疗该病的主药方及中成药,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治疗,以使病人平稳恢复正常状态。1、主方药治则:化湿运脾、温经通脉。细辛3g,桂枝5g,麻黄6g,川乌6g,甘草9g,黄芪20g,萆薢、薏苡仁、当归、鸡血藤、白芍各15g,土茯苓30g,生姜3片。用法:共7剂,入汤剂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2、中成药:痛风舒片、痛风定胶囊。治则:燥湿健脾、止痛通滞。(1)痛风舒片1功能与主治:疏通筋骨,去血行瘀,除满散结,消肿止疼。适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及痛风性的关节疼痛、肩周炎。2用法:口服,每次4片,每日三次,应在饭后服用,避免伤胃。3注意事项:少吃海鲜水产、动物的胰脏等。(2)痛风定胶囊1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定痛。适用于关节出现充血肿胀,且伴有发热,汗出不畅,津伤口渴,躁扰不宁,小便黄。2用法:口服,每次4粒,每日三次。3注意事项:在服药后禁止立即喝茶。同时,医生建议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后续临床反应,在我院针灸科进行针灸治疗,结合医生配伍的主药方、中成药,内外兼攻,标本兼治,驱散病邪,多种疗法互相配合治疗疾病,使病人能够缓解疼痛,早日康复。1、针灸治疗治则:泄化浊瘀、清热利湿、化痰通络、补益肝肾。操作:先对局部关节皮肤实行惯例消毒,用长度合适的毫针对局部病变处(阿是穴)实行围刺法,其余主穴阿是穴和配穴(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实行惯例消毒后,再取毫针直刺,采纳小幅度的捻转提插泻法,在局部关节皮肤下毫针停留30分钟,医生每隔10分钟增强其针灸手法1次。建议患者每日1次,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