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画(1)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画(1)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画(1)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课题6画课时2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经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抽象特点。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先生传统文明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逐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言语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践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浏览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浏览。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先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另外,该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一直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先生除了经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之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经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浏览、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同,让识字变得更轻松。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经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经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教学预备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造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先生)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甚么?(教师根据先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先生个别读、自在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4.教师引导先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本人还发现了甚么。引导先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先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6.先生读诗。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味,培养先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先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先生探求学习的兴味。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1.先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先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必然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齐读以后轮读。考查先生能否都会读了。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留意倾听以下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5.先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先生自在读。(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次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字。(4)全班齐读。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在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精确,句子读得更迟滞。7.先生自在练习读古诗,教师巡查指点读诗节奏,纠正字音。8.师导学:下方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分,谁声响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9.先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越者一位,然后派优越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设计意图:本环节恪守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先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经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先生们扫除了生字妨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全体的感知。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先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言语的优美。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曾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2.先生自在背诵。3.教师抽测先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分有甚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