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导学案名师资料合集.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导学案名师资料合集.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导学案名师资料合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导学案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会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你在教室的座位的位置吗?2.提问:在介绍中同学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在数学中这些词语都是用来表示什么的?二、自主探究(一)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1.看课本例1主题图,能不能说说张亮所在的位置,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讨论:同样是张亮的位置,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表示呀?你会怎么表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小组讨论: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我们应该怎么写?小结:张亮在第2列,第3行可以用(2,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这样的一组数就是数对。讨论数对的写法。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即先写(),再写()。说一说在(4,3)中,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4.说一说图上其他同学的位置。我的收获:。我的困惑:。三、课堂达标李明王宇孙玉李华刘星王晓李坤孙悦杨荣张青魏娜小倩讲台小亮小兰芳芳李亮1.右图中芳芳的位置在第3列第3行,可以表示为(3,3),孙悦的位置是(),王晓的位置是(),张青的位置是()。小倩在班级的位置是(4,2),那么小倩坐在教室的第()列,第()行。坐在(3,2)位置的同学是()。坐在(3,4)位置的是()。2.用数对表示A、B、C、D、E所在的位置。A(,)B(,)C(,)D(,)E(,)四、知识拓展。421211109876543121053763.右图是五子棋,只要有五个旗子连在一起,就能赢对方,黑棋放在(7,6)或(11,1)的位置就能赢白棋,白棋如果想赢黑棋应放在(,)位置或(,),请你在图中标出来。【学习评价】自评师评位置(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学会观察、会用语言描述位置,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2.0既表示列的(),又表示行的()。我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二、自主探究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在图中标出来。观察讨论,你有什么发现吗?三、课堂达标1.1.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A(5,9)B(2,1)C(9,6)D(1,6)E(8,1)四、知识拓展。2.把下图的图形绕C点(5,4)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旋转后图形顶点A′和B′(除旋转点)的位置。A′(,)B′(,)【学习评价】自评师评202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各单元基础知识点第一单元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走遍天下书为侣》二、理解填空。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