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二级公共营养师完整题库有完整答案.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甘肃省二级公共营养师完整题库有完整答案.docx

2024年甘肃省二级公共营养师完整题库有完整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二级公共营养师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年甘肃省二级公共营养师完整题库有完整答案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健康成年人应维持零氮平衡并富余()。A:10%B:2%C:8%D:5%答案:D2.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1)越低,则表示()。A:餐后血糖应答水平百分比值越大B:餐后血糖升高相对缓和C:葡萄糖在体内扩散速度急剧D:餐后血糖骤然升高答案:B3.食物血糖负荷GL体现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对血糖的影响。A:种类B:摄取方式C:数量D:质量答案:C4.下列哪种食物的胆固醇含量最低()。A:猪肾B:牛肝C:羊脑D:猪肉答案:D5.大学食堂食谱编制时,应考虑到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A:25%~30%B:75%C:50%~75%D:25%~50%答案:A6.胃的上口称为(),即胃的人口,上接食管。A:贲门B:幽门C:胃窦D:胃底答案:A7.肉及肉制品发生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A:农药残留B:加工方法不当C:微生物污染D:使用亚硝酸盐答案:C8.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学龄前儿童锌的RNI为()。A:10mg/日B:16mg/日C:14mg/日D:12mg/日答案:D9.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机理是()。A: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B: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C:巯基酶失活D:溶血作用答案:A10.对脑和视网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脂肪酸为()。A: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B: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软脂酸C: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花生四烯酸和软脂酸答案:C11.幼儿全部20颗乳牙出齐应不迟于()岁。A:2.5B:3.5C:2D:3答案:A12.孕早期由于呕吐完全不能进食时,静脉给予葡萄糖是为了()。A:防止酮体对胎儿早期脑发育的影响B:防止胎儿低血糖症C:促进机体利用蛋白质D:促进微量营养素吸收答案:A13.作为n-3系列脂肪酸的前体可转变成EPA、DHA的必需脂肪酸为()。A:亚麻酸B:花生四烯酸C:亚油酸D:α-亚麻酸答案:A14.体质指数的公式是()。A:体重(kg)/[身高(Cm)]2B:体重(kg)/[身高(Cm)]3C:体重(kg)/[身高(m)]2D:体重(kg)/[身高(m)]3答案:C15.失水时表现为口渴、尿少、尿比重增高,属于()。A: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低渗性脱水答案:C16.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极高,加工成咸蛋或松花蛋后,胆固醇含量()。A:有变化B:变高C:变低D:无明显变化答案:D17.如果食物供应以玉米、面粉为主,在配餐中添加()可以提高食物的蛋白质生物价。A:芝麻B:大豆C:赤小豆D:玉米答案:B18.以下属于分类资料的是()。A:年龄B:性别C:贫穷富裕程度D:身高答案:B19.有刺激性的“哈喇”味是()特有的气味。A:蛋白质变质B:蔬菜腐烂C:碳水化合物变质D:脂肪酸败答案:D20.下列蔬菜的烹调加工方法错误的是()。A:先切后洗B:现切现炒C:急火快炒D:先洗后切答案:A21.化学性砷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A:亚硝酸盐B:高锰酸钾C:美蓝D:二疏基丙磺酸钠、二疏基丙醇答案:D22.食品加热至()℃以上属于热处理。A:100B:60C:80D:40答案:B23.某青春期女孩,自述心慌、气短、头晕、眼花,医院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对改善其症状最好的食品为()。A:谷类B:动物肝脏C:水果D:蔬菜答案:B24.妊娠期妇女相比于非妊娠期妇女,血浆容积增加约为(),红细胞数量增加约为(),出现了血液稀释。A:30%~40%,10%~15%B:40%~45%,15%~20%C:50%~60%,20%~25%D:60%~70%,25%~30%答案:C25.长期高剂量的氟摄入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为()。A:龋齿B:氟斑牙C:骨质疏松症D:氟骨症答案:D26.影响儿童少年第二性征发育的可能营养素是()。A:铁B:硒C:锌D:钙答案:C27.下列不属于职业道德的特点的是()。A:阶段性B:社会性C:行业性D:规范性答案:A28.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A:脑干B:内脏C:小脑D:脊髓答案:B29.使用皮褶厚度计的正确方法是()。A: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并稳定一定时间后读数B:测量时皮褶计卡钳钳柄充分夹住皮褶C:使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