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学第七周《黄帝内经》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二、治法与方剂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以药成”与“方从法处,法随证立”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以法统方三、常用治法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制定了许多治法,清代程钟龄将其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从八纲中寒热虚实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寒——温热——清虚——补实——泻1、汗法定义:又称解表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感冒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分类2、吐法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使用注意急救的方法,最易伤正气,故必须慎用临床中凡见病势危笃,老弱气衰,幼儿、孕妇或产后气血虚弱者,均不得用吐法一般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吐后调养脾胃“吐下之后,定无完气”止吐方法冷稀饭,冷开水姜汁麝香1~2厘吐法最适用于有形病邪停滞、发病部位较高,邪气有上越趋势的病证。本法因势利导,具有引导、促使呕吐,以使有形实邪从口迅速排除,以达愈病之目的。由于吐法能宣壅塞,开郁结,引邪上越,调畅气机,所以在施用吐法中,随着有形之邪的吐出,阳气随之外达,往往并见汗出,且使肌表的外感病邪得解,所谓“吐法之中,汗法存焉”。本法适用于实邪壅塞,病势急剧而体质壮实的病人。吐法虽为祛邪捷径,但究系劫邪外出之法,易损胃气,禁忌较多,且涌吐中多有不适反应,患者不易接受,现今临床已较少使用。如确需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谨慎从事。必要时,还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救急措施,以防意外之变。3、下法定义:也叫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大法。凡体质素虚、脾胃虚寒,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因气虚或血虚引致虚热证,皆不宜用清法高龄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脾胃虚弱者以及新产后营血不足而便秘者,皆不宜用下法;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内热火炽、挟热下痢、神昏液欲绝脱者,禁用温法。和解:邪在半表半里——《伤寒论》:“和解少阳”和解:邪在半表半里——《伤寒论》:“和解少阳”回阳救逆“真实假虚证”(大实有羸状)禁用由于吐法能宣壅塞,开郁结,引邪上越,调畅气机,所以在施用吐法中,随着有形之邪的吐出,阳气随之外达,往往并见汗出,且使肌表的外感病邪得解,所谓“吐法之中,汗法存焉”。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体质之强弱:扶正解表(气血阴阳)吐法虽为祛邪捷径,但究系劫邪外出之法,易损胃气,禁忌较多,且涌吐中多有不适反应,患者不易接受,现今临床已较少使用。临床中凡见病势危笃,老弱气衰,幼儿、孕妇或产后气血虚弱者,均不得用吐法“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4、和法定义: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达到疏解邪气、调理脏腑功能的一类治法。适应病症:外感病中的往来寒热之少阳证,以及内伤病中的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肠胃不和及肝气郁结的月经不调及肝木乘脾土之痛泻等脏腑不和病证。和法的特点是作用缓和,照顾全面,应用较广泛,适应的证情比较复杂。和法源于主治少阳病证的和解少阳法,由于少阳属胆经,肝胆、肠胃相表里,胆胃肝脾在发病中关系密切,而此类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非纯攻、纯补、纯温、纯清所宜,后世医家在和解少阳法的基础上,发展了针对胆胃不和、肝脾不和和肠胃不和等病证的调和胆胃、调和肝脾、调和胃肠等治法,从而丰富了和法内容。和法不同于汗、吐、下三种治法以专事攻邪为目的,也不同于补法以专补正气为目的,而是通过以缓和的手段以解除外邪,通过调盈济虚,平亢扶卑以恢复脏腑功能的协和。5、温法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外寒直中—外来之寒,温必兼散里寒证寒从中生—内生之寒,温必兼补分类: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由于吐法能宣壅塞,开郁结,引邪上越,调畅气机,所以在施用吐法中,随着有形之邪的吐出,阳气随之外达,往往并见汗出,且使肌表的外感病邪得解,所谓“吐法之中,汗法存焉”。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体质之强弱:扶正解表(气血阴阳)清营凉血和解:邪在半表半里——《伤寒论》:“和解少阳”必要时,还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