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洪涝灾害(1)生物措施:恢复植被,即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2)工程措施:修水利工程;裁弯取直;修建分洪、泄洪区;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海河),退耕还湖;(3)防御措施: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2、干旱高温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双结合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即在缺水易发生干旱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的节约使用。3、台风预测和预防为主,沿海防护林、海塘堤坝建设。4、沙尘暴生物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牧)。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人工草场。政策措施:制定草场保护法律,加强管理;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等。5、寒潮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6、地震减轻灾害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建立灾害滥测预报体系;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等。7、滑坡、泥石流生物措施:恢复植被。工程措施:修建挡泥墙、锚固等工程建设合理8、赤潮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监控;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9、咸潮节水,保护水资源,不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二、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和应急方法(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②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方式:方式【技巧点拨】8、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分布应该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灾害集中--人口、经济集中从而形成了两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10、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11.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台风、滑坡、泥石流、大雾、沙尘暴P83-8412.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在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材料二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材料三对重庆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表滑坡数与当日降雨量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和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典型例题17】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答案(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典型例题19】1.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典型例题22】(2008·全国文综Ⅱ)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答案(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亦可得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主要出现在北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