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肾阴虚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pdf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例肾阴虚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pdf

一例肾阴虚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作品名称一例肾阴虚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一、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症状王某女45无家族遗传病近半年,经常感到腰膝痛、耳鸣、健忘、史,无药物及失眠、月经逐渐减少、体重减轻、五心热、食物过敏史。盗汗、舌红津少、脉搏数。二、患者病情分析患者王某,女,45岁,近半年来常常感觉到腰酸膝软疼痛,耳鸣健忘,失眠,月经量逐步减少,消瘦,五心燥热,夜间盗汗,舌红少液,脉细数。分析:肾有主骨骨髓充脑效应,肾精错乱,骨质、脑骨髓官本位丧失,使下背部膝盖软痛、健忘、耳鸣。肾虚月源不足,故因此月经量少,阴不使阳,虚火内扰,故五心燥热,失眠。热症营阴是盗汗,肾阴,失水,虚火蕴,口咽干燥,身体消瘦,舌红少津,脉搏多,为阴虚内热之征。诊断结果:肾阴虚证。三、药学服务方案(一)六味地黄丸处方组成: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方解: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生髓,为君药。山茱黄补肝肾,涩精;山药补养脾阴、补肾固精,共臣药。肾、肝、脾以阴并补,为“三补”。泽泻具有解湿解热降肾浊的功效,能降低地黄的油腻;茯苓轻渗脾湿,有助于山药的健运,与泽泻一起降低肾浊;牡丹皮清热解热,并制山茱萸之温热,三药称为“三泻”,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肾阴之功。药理作用:治疗因头晕耳鸣、腰膝酸痛、骨热、盗汗遗精、口干口渴、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肾阴亏损。不良反应:显示监测系统数据,研究六味地黄不同制剂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厌食、便秘、瘙痒、皮疹、头痛、心悸、过敏等不良行为反应研究报告。如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100粒重20g。小蜜丸:每瓶装60g或120g。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3g。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6g,每天一次。注意事项:(1)忌辛辣食物;(2)用药期间不宜服用感冒药;(3)服药期间如出现食欲不振,上腹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应到医院治疗;(4)用药两周后症没有改善,应去医院就诊;(5)按照按照使用剂量服用,孕妇、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之间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教育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价格:23元/瓶。(二)知柏地黄丸处方: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补精填髓,为君药。山茱萸、山药具有补肾固精,益气养阴,助熟地黄养肾阴的作用;知母味甘、寒、质润,清虚清热,滋肾养阴;黄柏苦寒,泻虚火,强阴,配合熟地黄以滋阴降火,共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清热;牡丹皮清热凉血,三药合用,补益泻下,滋补不腻。各药协配共奏滋阴降火之作用。药理作用:知柏地黄丸为滋阴降火的基础方,用于阴虚、燥热、口干、喉咙痛、耳鸣、遗精等症状的治疗。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如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规格:丸剂:每丸重9g。用量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注意事项:(1)孕妇应慎重服用;(2)虚寒症病证患者不适用,其特点是怕冷,手脚冷,喜喝热饮;(3)不宜与感冒类药同时服用;(4)本品宜空腹或饭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5)服药一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6)按照用量用法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咨询医师或药师。价格:23元/瓶。(三)麦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五味子。方解: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组成。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山药益气养阴;麦冬养阴润肺生津,三药相配,滋养肺肾,共为臣药。牡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并助山药补脾助运;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五昧子酸涩,既能益气生津,又可敛肺止汗,合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滋肾养肺之功。药理作用: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咽干、带血咳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渴。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100粒重10g。口服液:每支装10m用量用法: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2支。注意事项:(1)不易消化食物;(2)感冒热患者不宜服用;(3)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应在医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