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 冲量 导学案.doc
【课【学习目标】题】§8.1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1)理解冲量概念。(2)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3)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自主学习】一、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_________。物理意义:物体所受的力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由于动量和力都是___量,所以上表达式是个______式,它不仅表示了______与______的大小关系,也表示了它们之间的______

我与地坛导学案.doc
枣庄一中导学案高一语文1《我与地坛》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揣摩语言。【教学重点】理解地毯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晨读积累已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注释】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吟鞭:即马鞭;作

价格变动的影响学案.doc
价格变动的影响学案高一一部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熟练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2、运用事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应对价格变化的措施。3、激情投入,形成对价格变动认识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习流程一、学(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对它的购买。即价格上升→;价格下降→。2、不同商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doc
教师校本研修——导学案天才就是能够无数次重复的人科目:语文班级:七、3组名:学生姓名:第周星期设计者:潘德军课题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2、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3、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2、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一预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1、了解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1958年入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

孔子与老子学案doc.doc
PAGE-7-文化史学习导读教研组长级部主任教务处主任编制:任丽娟时间:2012-08-301.理解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和地位:一定时期的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习文化史一定要充分联系经济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理解一个观点:继承中批判,发展中尊重和创新:人类思想文化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地球的自转学案.doc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重点: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现象。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会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和日期。预习导学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认真阅读课本第11-12页内容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就是。是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天,小时。昼夜更替认真阅读课本第12-13页内容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

饮酒教学案例.doc
《饮酒》教学案例一、对教材的理解1.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博大精深,诗歌犹如其中的一泓清泉,常常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清凉的慰藉。陶渊明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人。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更对晋以后的唐宋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饮酒》则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归隐之后的思想,赞美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流露出诗人融入自然的那种闲适自得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并不陌生,但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

北京--教学案例.doc
《北京》教学案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儿,(听的过程中说)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我爱北京天安门》2、对,我爱北京天安门。古老美丽的北京城我们祖国的首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北京》板书北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北京教学案例|北京导学案1、大家先听一遍课文,注意听清生字的音。2、你也想来读读书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3、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现在请组长领着小伙伴学生字

角的认知导学案.doc
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科导学案主备人:韩忠广复备人:黄主堂、韦俊冰、胡安天、岑治桦、黄海、李旭懂审核人:黄国新班级:二()班小组:学习小主人: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角的认知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板画角。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并能进行准确。难点:学

导学案设计反思.doc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反思岩湾小学吴莹随着“高效课堂”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已经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我慢慢整理出了一些做导学案的心得。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点: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教师。导学案是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梳理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其次,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五个原则

双曲线导学案.doc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会推导其标准方程,并会利用定义求出标准方程;(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验—类比归纳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使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挥类比的作用,与椭圆形成对比,激发学

病句修改学案.doc
PAGE-4-修改病句导学案(附答案)董封中学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2)能准确辨别病句的病因并修改。一、资料链接辨析并修改病句,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首先要查出句子的毛病所在,再进行妥善的处理。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认识掌握病句的类型不仅有助于我们辨析病句,而且也是修改病句的前提。病句修改常见的的六种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

师说导学案2.doc
必修一高一语文◆编制人:复核人:授课时间:9月13号编号:4态度决定高度,落实产生差距班级:姓名:课题师说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疏通第二自然段的意思。2、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字)。学习重难点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字)。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补充及反思课前预习自主预习:将注释带入课文中,预习第二自然段。(一)重点文言知识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犹且从师而问焉。(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师道之不复。(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找出句

生物学案 (2).doc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主备:崔金凤2012-9-3一、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特征。2、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二、重点难点1.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2.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三、学前准备学法指导:通读本课教材内容,找出主要知识点,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解答探究题。四、探究过程(一)自主学习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

教学案例_78502.doc
Unit2Howoftendoyouexercise?TeachingAims1.Tolearnsomewordsandphrasesaboutfreetimeactivitiesandadverbsoffrequency.2.Totalkaboutfreetimeactivitiesandhowoftendoingactivitiesusingthewordsandphrases.3.Totrainstudents’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bytalkingaboutfree

“习作一”导学案.doc
习作一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四年的泪珠儿》,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3.通过网络点评、互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

学案3:运动图像.doc
学案3:运动图像一、考纲要求质点的直线运动内容要求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Ⅱ二、基础知识1、直线运动x-t图象eq\o\ac(○,1)物理意义:反映作直线运动的物体______随______变化的规律eq\o\ac(○,2)某点斜率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线运动的v-t图象eq\o\ac(○,1)物理意义:反映作直线运动的物体______随______变化的规律eq\o\ac(○,2)某点斜率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

《在梦的远方》导学案.doc
《在梦的远方》导学案编写人:胡真【学习目标及重点】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2理解文章思路,学习从重点语句和事例入手,剖析文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感悟母爱,赞美母爱【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思路,学习从重点语句和事例入手,剖析文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法指导】1.课前要求熟练的朗读课文。2.查字典、词典,自行处理课后积累“一”题。3.自读知识链接了解文学常识。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及重点】1.1.熟练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流程

杨修之死 学案 1.doc
《杨修之死》学案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掌握重点字词3、掌握插叙的表达作用课时安排:2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探讨掌握插叙的表达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定化为奸臣;而在《三国演义》中,他的面貌要复杂得多。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读解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修之死》。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庖官主簿谮害绰刀2、解释加点词语原来杨修为人